最美好的时刻(16分)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他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他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他们跑来,舒服地躺在他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 指的是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3分)
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理解
(1)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2)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_____(闪现、闪露、闪烁)出笑意。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_____(坐过、躺过、蹲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_____(画满、划满、涂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3)“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4)“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5)“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6)“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7)“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8)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9)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
(10)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11)“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12)“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13)“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14)“是啊,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15)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在第二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和标点)
在第(8)段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
选段部分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话,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含义:_____
②“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往它!”
含义:_____(注意体会“太阳”的含义)对选文第(14)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把握中心意思,选择答案)
A.太阳是圆形的,所以说它是圆圆的金盘子,太阳的光是五彩缤纷的,所以说它是五彩的宝石。 |
B.这是三叔从自己失败的教训中悟出的人生的哲理:只要认准目标,倾注精力,就能抓住人生,有所成就,使生命放出光芒。 |
C.太阳是发光发热的,发出的光很强,晒在一物体上,人摸上去感觉烫手,但光彩很美丽,就像五彩的宝石。 |
D.三叔身患癌症,倍感时间和生命的珍贵,尽情享受太阳给人的温暖,而发出的感叹。 |
第(15)段三叔说“我”“也是太阳”,这句话其中的含义是:_____。(考虑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阅读第(2)到(4)段,用文中的原句解释三叔在泥土上画的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
(1)一座歪歪斜斜的塔:_____
(2)一堆松松散散的书:_____
(3)一株弯弯扭扭的树:_____(结合第(4)段三叔的语言描写解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题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⑧我不曾搬迁户,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
D.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目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
文章第⑤段中,“欢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
答:欢然:
循规蹈矩:文章第⑧段划线的“你”指代的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
“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其中第⑨段主要写了“我” 的哪些忧虑?
“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
作者将母子关系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1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题
柳叶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柳叶儿弄回家之后是如何加工的?请找出有关动词来回答。
“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这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概括三段文字叙述的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两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时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题目中的“同行”即指_______ ____
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中“这件事”具体指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行”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母亲说把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爬月台时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文中写“我”两次流泪,请简要分析两次流泪的原因。
请用一句有哲理的话表达对父爱的感悟。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