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 别 |
处 理 方 式 |
检 测 结 果 |
实验组 |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
对照组 |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下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 |
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 |
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 |
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 |
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 | 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
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 | 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在调查一块方圆2平方米的农田中估算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4只 | B.48只 | C.120只 | D.144只 |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
B.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
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
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 |
关于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h
B.用B、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促进生长效果相同
C.若某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f
D.若水平放置的植物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