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硫酸,B为铜,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CaCl2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为浓硝酸,B为铜,C中盛KI−淀粉溶液,则C中溶液不能变蓝
D.若A为水,B为Al2S3固体,C中盛AgNO3溶液,则C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水银
B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钠
碘化氢
乙醇
C
火碱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氨水
三氧化硫
D
胆矾
氯水
硫酸钡
次氯酸
氨气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w%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M= B.物质的量浓度c=
C.溶液的质量分数w%= D.溶液密度ρ=

把NaHCO3和Na2CO3·10H2O混和物6.56g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c(Na)=0.5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

A.2.93 g B.5.85 g C.6.56g D.无法确定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
B.滤渣只含Ag和Cu,一定无Zn
C.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