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 | B.1:3:6 | C.1:3:3 | D.1:6:9 |
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g/100g水) |
11.5 |
15.1 |
19.4 |
24.4 |
37.6 |
A.0℃~10℃ | B.10℃~20℃ | C.20℃~30℃ | D.30℃~40℃ |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
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 |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
D.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有溶质析出 |
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
C.同温下,一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另一种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溶质的质量多 |
D.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最大值 |
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
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