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兽首鼠首和兔首铜像被中国商人拍得。普通铜器时间长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这两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它们的表面都电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
D.它们是含有一定比例金、银、锡、锌等金属的铜合金 |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Δ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 B.t3时降低了温度 |
C.t5时增大了压强 | D.t4~t5时间内转化率一定最低 |
室温时,pH=6的盐酸和pH=8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分别为x mol·L-1和y mol·L-1,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x===10?2 y | B.x==102 y | C.x===y | D.x>y |
A、B两种酸溶液的pH都是2,各取1mL分别加水稀释成1000 mL,其p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酸溶液的浓度c(A)=c(B)
B.若a=5,则A为强酸,B为弱酸
C.原酸溶液的浓度c(A)>c(B)
D.若2<a<5,则A、B都是弱酸,酸性A<B
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乙酸钠溶液显碱性 |
B.常温时,0.1 mol·L-1乙酸溶液的pH约为3 |
C.10mL 1mol·L-1乙酸溶液与10m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D.在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甲酸(为弱酸)溶液的弱 |
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