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塑造西方文明的重要阶段。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哪个国家?革命性质具有双重性的是哪个国家?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三国颁布的重要文件,其中哪两个文件具有更多的相同点?为什么?
(3)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美、法实行的是共和制。有人说,君主立宪制好于共和制;有人说,共和制好于君主立宪制;还有人说,两种政体无所谓好坏。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②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 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④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有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流传于民间的花鼓词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花鼓词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曾实行过哪两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
(2)凤阳发生巨变的原因是实行一种什么新的生产变革?对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三“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
材料二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英雄是谁?
(2)材料二中?它首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它后来在什么时间解决什么问题得到了成功运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又是什么?目前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开展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指出材料三中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
材料四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