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人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以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还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的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甲午战败”指的是什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指哪一条约?
(2)“甲午战败”所签订的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中“甲午战败”前清政府被“西方大国打败”主要有哪些战争?请举两例。“东方小国”指哪一国家?
(4)你认为清政府屡次被打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30万
武器装备
接受日本100万日军的装备,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1)材料一中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
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在三年内打败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争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件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和平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和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05年日本修改的新版教科书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材料三: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提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一系列的缪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针对材料一日本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读了上述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阅读材料三,结合课本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实“存在一系列谬误”(列举日本侵华史实三点即可)
(4)在1937年开始的抗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阅读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当时该国国君是谁?公元前356年是公元前几世纪中期?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第几条措施最为不满?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材料二中的“从平城到洛阳”的迁都措施是北魏哪一位皇帝实施的?北魏政权是由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5)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6)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这位皇帝实施的哪一“汉化”政策?
(7)综上所述,战国和北魏时期的这两次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共12分)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是在战国时期哪一地方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吗?写出两个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典型的一例,并结合这一典型例子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4)请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
时代
研究领域
主要成就
贾思勰
北魏
农学
所撰写的,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学著作。
祖冲之
南朝
数学
第一次把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西汉
史学
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体(例)巨著。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0分)

时代
历史遗迹、遗址
探访与思考

史前时期
材料一:

距今约6000年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
材料一是南京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请列举一个与该遗址几乎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南京夫子庙
(2)夫子庙是纪念儒家创始人(填人物)的地方。西汉时,汉武帝接受(填人物)的建议,采取“”的措施,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
材料三:
三国时期石头城

东晋 王谢故居

在“石头城”遗址旁,我们可以回忆三国时期国的历史。“王谢故居”能让我们凭吊东晋时期的“书圣”:(填人物)。
(4)将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情况填写完整:
十六国—北朝

探究:(5)根据本题的探究过程,归纳出一种历史学习的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