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③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幸:庆幸。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⑤道:称道。
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
(1)林壑美(             )  (2)行六七里(                 )
(3)晦明变化者(          )   (4)修治滁之明年(             )
(5)窈然而深藏(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
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结合乙段的具体内容,说说欧阳修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次于显仁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故欲加恩故老

桓侯故使人问之

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D.陛下若以为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以杓酌油沥之

B.此独以跛之故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何以战

(3)翻译句子。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4)魏徵举隋主之例是为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剧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悉:  

②暴人禾

暴:  

③人赖其利

赖: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C.轨受而饮之

公将鼓之(《左传•曹列论战》)

D.卒于家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②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4)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刺之子聚兵来袭,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掏:示众。④吸: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从伯父排押征高丽。

从:  

②以军律整肃闻。

闻:  

③会西阻卜叛。

会:  

④至奴古达北岭。

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②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4)选文表现了萧惠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查。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最交融。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武帝女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因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诛之。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东方朔前赞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上初怒朔,既而是之,以朔为中郎

(选自《资治通鉴卷四》,有删改)

【注】①隆虑公主:汉武帝的妹妹。②尚:专指娶公主为妻。③豫:事先。④弟,妹妹,指隆虑公主。⑤雠:chóu,仇敌。⑥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死,以属我

属:

  

又下负万民

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初怒朔,既而是之,以朔为中郎。

(3)请简要概括文中汉武帝的形象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