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1: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①(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子路一头牛,子路高兴地收下了。孔子知道了,说:“以后鲁国落水的人有救了呀。” ——译自《吕氏春秋●察微》
材料2:2012年6月 12日凌晨1点多,杨女士和丈夫从海口一家茶艺馆打完牌回家,发现自己将近6000元现金落在了茶艺馆包厢抽屉里。茶艺馆领班将现金收好等杨女士丈夫前来时分文不动还给了物主。但因为丈夫在拿回这笔钱的时候,给了领班200元“感谢费”,杨女士认为这种行为不对,和丈夫发生了激烈争执,并在当天晚上执意到茶艺馆讨说法,还给《南国都市报》打来电话投诉。领班将这200元“感谢费”还了回去。此事曝光后引来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服务员保管客人财物是义务,不应收受任何回报;也有人认为服务员拾金不昧应该奖励,这样才能鼓励更多人拾金不昧。
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春秋时大富商、著名外交家。
要求: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挡道恶狗”,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挡道恶狗”,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它,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它,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人把弯路走直,惊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多看了几眼风景。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谚语)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根据上述两段话的含义, 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乡下,你会看到各种树,低矮的桃李开出繁花,结出甜美的果实;高大的松、椿,笔挺正直,长得慢,终能参天,成为栋梁;而柔顺的杨柳,婀娜多姿,成为风景。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与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但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与含意;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和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作文
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聪慧。”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诸葛孔明说:“非学无以广才。”民谚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中国农民说:“三代不读书,犹如一圈猪。” 有人说:“读书是与高贵的灵魂促膝交谈,与智者进行深层的精神对话。” 有人说:“读书能让人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
无论伟人还是草民,都站在不同角度,用自身体会或当时的社会背景共同诠释着一个道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
要求:请以“读书使人明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