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 
|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 
下列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围苏茂于广乐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B.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 C.①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②吾其还也 | 
| D.①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②太子恐惧,乃请荆卿曰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
| A.①③⑥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 
|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 
|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 
|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① 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贼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②。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③,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曰:“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④,叹曰:“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⑤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咸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汤显祖诗文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衣危冠,侍药平昌危:高 B.亭中有系人系:捆绑
  C.公廉而倨,宽而疏倨:正直 D.晓后一过予家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 
  
  | 
  
 C.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兒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日当攻 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 疾:痛恨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如此 害:妒忌
 5.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凌统果毅勇敢的一组是()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⑤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⑥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A.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统为人正直,敢打抱不平。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当面顶撞,陈勤一再辱骂凌统的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了陈勤。
 B.凌统忠义勇猛,多次随孙权出兵作战,冲锋陷阵。为保护孙权,凌统不惧个人安危,拼命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他也重伤在身,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这才退回。
 C.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统战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逍遥津战役中,凌统得以生还,孙权既惊又喜,并亲自用衣袖为凌统擦泪。
 D.凌统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召见了据说节操比凌统还好的盛暹,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凌统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与盛暹牵手走进房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
 译文:
 (2)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有删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庶纵不能尔尔:这样 B.宜诫翻奖,应呵反笑翻:反而
  C.当以疾病为谕谕:劝告 D.为周逖抽肠衅鼓云衅:涂抹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一言之行,遍于行路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 
  

  | 
  
诚不得已也      父母威严而有慈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 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邓先生墓表
 (清)罗有高
 先生讳元昌,氏曰邓,字慕濂,不知其先何族之别也。祖父居赣州府城,为赣人云。先生弱冠,负志气,思以文章自名,为制艺有师法,诸老先生以为能。年十七,得宋五子①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出入禽门②,忍不自反,何哉?”自是澄心默坐以观理;饬言动、严视听以劘③习;博考图籍,约之程朱之遗书,以崇其知;端本于闺门,敦行孝悌睦姻任恤之行以求仁。确然沛然,不沮于俗,不疑于心,澹泊和平,以此自终。
 赣在万山中,文明所被者微矣。宋周濂溪先生过化赣南,未闻从游之士有赣人焉。明阳明王先生讲学章门④,而雩⑤始有何、黄、袁、管四先生出。至养愚李先生,乃粹然一以朱子为宗。其后易堂九子,以气节文章声海内,而中叔彭先生声华至落寞,守学明礼,与程山谢先生相应答。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主独奋发于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朴,挺为伟人。
 初,雩都宋昌图以通家子⑥谒先生,先生器之,馆之于家。昕夕论学,为日程疏记言动相交摘。一日,昌图读朱子《大学或问》首章,先生适过窗外,驻听之,不觉泪下而拜,感动不能起。谓昌图曰:“子勉之,毋蹈吾所悔,永为朱子罪人,偷息天地也。”盖先生为学诚切,日见其不足,且又以为身欲至之,亦愿人之同至之也。身既未至之,而尤愿人之先至之,而己得步其后也。故其友教人也挚,无智愚贤否老耄,苟近之,诱之即惟恐不力。有田在城南,先生尝以秋熟视获,挟朱子《小学》书坐城隅,见贫人子累累拾秉穗甚众。先生招之曰:“来,汝毋然,吾教汝读书,吾自量谷与汝归。”群儿欢,争昵就先生。先生始则使识字,即使讽章句,以俚语晓譬之。夫先生与人之量则宏矣,而未尝杂以意气;孜孜为善,而未尝有干慕名誉之思;自甘朴学,而耻垂空文以眩世,盖庶几乎知至至之者乎?
 先生以乾隆三十年闰四月四日卒,昌图以有高夙尝被先生之教,以墓道之文属。有高闻命恐惧,不知所以为辞。屏气定息,思先生为学大旨,粗有明于心者,谨诠次之,以表于阡。后之君子,将必有兴感于斯文者。
 (选自清代罗有高《尊居士集》,有删改)
 作者介绍:罗有高(1733—1779),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举人。年轻时慕豪侠行为,习技击拳术,治兵家言。后与宋昌图交,从其师邓元昌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三十多岁结交彭绍升、汪缙后,又长斋礼佛,遍读佛经。诗文皆刚劲峻健。有《尊居士集》。
 邓元昌一生以倡明程朱理学为己任,尤在“躬行”上下功夫,学生很多,影响赣州一带的士学风气。作者就是受其教诲由尚武而转向儒学的。这篇为师长写的墓表,可作为明清哲学史料来读。文采质朴,其人形象迂拙可掬。
 注释:
 ①宋五子:指宋代五名理学家。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②禽门:情欲之门。此指非理学礼义范围。《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③劘(mó):切磋,磨。
 ④章门:江西赣县的古城门。
 ⑤雩(yú):雩都,县名,属江西。今改称于都,在赣县东。何黄袁管:王守仁在赣州的四名弟子,都是雩都人。何廷仁、黄宏纳、管登。袁,生平不详。
 ⑥通家子:指世代有交情人家的孩子。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邓元昌先生倡导程朱理学的一组是
 ①负志气,思以文章自名②独奋发于陈编蠹简之中
 ③不觉泪下而拜,感动不能起④且又以为身欲至之,亦愿人之同至之也
 ⑤吾教汝读书,吾自量谷与汝归⑥先生与人之量则宏矣,而未尝杂以意气
  A.②⑤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元昌先生年轻时就立下了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己任的壮志,才能突出,受到各位老先生的称赞;后来一生始终躬行程朱理学,大力倡导,孜孜以求,自甘淡泊。
 B.尽管有李养愚先生、易堂九子等学者的倡导,但程朱理学近百年来还是在赣州日趋衰落,而这时,邓元昌先生独扛起程朱理学的大旗,奋发学习,勇往直前。
 C.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如邓元昌先生教捡稻穗的孩子识字读书的细节描写,就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迂拙可掬的学者形象。
 D.作者罗有高曾接受过邓元昌先生的教导,因而奉宋昌图的嘱托写了这篇文章。作者相信,后来君子中一定会有人因读了这篇文章而被邓元昌先生的精神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