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34是小轩唱卡拉OK时,声音的转换流动方框图,小满看不懂,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小满是如何听到小轩的歌声的.
变化的电流 放大后的电流
你的回答是:小轩的歌声使话筒的膜片 ,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 ,产生随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 ,经过 放大后,通过扬声器的 ,使它不断的来回振动,带动 也来回 ,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小轩的歌声就是这样被小满听到的.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10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理由是.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
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不变.
(1)小刚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军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改正后,小刚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取下电阻,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过程中,小华每次改变电阻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始终保持
示数不变.
(4)上表是小华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小华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箱的阻值从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 .
A.0.2A | B.0.17A | C.0.15A | D.0.13A |
(6)小华对表格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后,在坐标系中画出一条正比例函数图线.该坐标系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建立的.
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选填“左”或“右”)。
(3)小红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此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
(1)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