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未知物A盐的水溶液进行了鉴定,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现对A、B、C、D作出的如下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盐A一定是FeBr3 B.浅黄色沉淀B是AgBr
C.滤液C中一定含Fe3+ D.D溶液中有Fe(SCN)3
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a+、SO42-、I- | B.Ca2+、H+、SO42-、HCO3- |
C.Na+、Cu2+、Cl-、S2- | D.Fe3+、K+、SCN-、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L浓氨水加水稀释至l00mL后,溶液中n(OH-)减少 |
B.NaHCO3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不存在HCO3- |
C.常温下,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
D.常温下,向NH4Cl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c(NH4+)>c(C1-) |
某学生的试验报告中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 ml稀盐酸 |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 g NaCl |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
D.用25 ml 滴定管作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液21.70 ml |
根据以下叙述制备氯化铜:先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含有FeO杂质的CuO粉,充分反应,使其溶解。已知: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溶液中被沉淀离子 |
Fe3+ |
Fe2+ |
Cu2+ |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
≥3.7 |
≥9.6 |
≥6.4 |
在除去溶液中的Fe2+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可直接加碱,调整溶液的pH≥9.6
B.加入纯铜粉,将Fe2+还原为Fe
C.先将Fe2+氧化成Fe3+,再加CuO调整溶液pH至3~4
D.通入H2S使Fe2+直接沉淀
下列有关0.1 mol•L-1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a+)> c(HCO3-)> c(CO32-)> c(H+)> c(OH-) |
B.c(Na+)> c(CO32-)> c(HCO3-)> c(OH-)> c(H+) |
C.c(Na+)= c(HCO3-) + 2c(CO32-) + c(H2CO3) |
D.c(Na+) + c(H+)= c(HCO3-) + 2c(CO32-) + c(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