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从此,“嫦娥二号”开始了112小时的奔月之旅,预计在4天后到达月球,据此完成问题。嫦娥二号”发射后的四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 ( )
A.先变快再变慢 | B.先变慢后变快 |
C.越来越快 | D.越来越慢 |
“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正确的是( )
读“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回答题。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无相关关系 |
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
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 | B.环境质量 |
C.科技发展水平 | D.对外开放程度 |
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完成题。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 B.山东—气候资源 |
C.黑龙江—矿产资源 | D.内蒙古—水资源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都小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只会下降,不会升高 |
C.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主要由其土地面积所决定 |
下列关于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流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到城市 | B.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
C.北方向南方 | D.内地到沿海 |
读图,回答题。图中,人口迁移量变化最大的是阶段()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 B.国家政策 |
C.社会经济 | D.战争 |
读下图,回答题。 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a1→b1、b1→b2
C.b1→b2、c1→c2、a1→a2 D.c1→c2、a1→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