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引自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是什么?
(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动力发明是什么?这项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对中国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写出一方面即可)
(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写出一个即可)其中陆地上的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4)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但是在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时,当时的英国城市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城市污染,浓烟滚滚,空气污浊,因此使得天空、建筑物等都变成了一片黝黑,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对城市的治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底,全国参加初级社的农民占总农户的96.3%,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某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三:为适应“XXX(材料二开展的运动)”的需要,毛泽东等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党又发动了另外一个运动。
材料四: 某运动伊始,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在全国各地对历代文物古迹进行了大破坏,烧毁了山东孔庙中“万世师表”匾。
材料五:1966—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
年份 |
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
1966 |
32.09 |
32.13 |
180 |
1967 |
29.22 |
29.25 |
159 |
1968 |
26.05 |
26.06 |
138 |
(1)材料一讲述了我国对农业进行怎样的改造?还对其它哪两个行业进行改造?什么时候什么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材料二、三分别讲述了什么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四是指什么运动?请列举该运动现象两个?
(4)结合材料五归纳材料四运动带来的危害?
(5)我们应该从以上材料中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省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而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沉醒了的、也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某军战歌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运动的胜利?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总司令是?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3)该事件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该事件中共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请回答:
(1)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1分)
(2)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它颁布于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2分)
(4)观察材料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请举一例发生在这三年里的历史事件。(2分)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历史时期?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3分)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1分)标志着什么?(1分)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2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一:了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和战各举一例)
(2)北魏时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列举唐太宗时期为汉藏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人物。
(4)北宋与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和之事?北宋与一少数民族签订什么和约?此后很长时间保持和平局面。
步骤二: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