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
D.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一样的是:(2分)
例句: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A.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B.然而隐忍以行 |
C.焉用亡郑以陪邻 |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辛弃疾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2)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的一篇。
(3)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
A.半途而废眉开眼笑栩栩如生 |
B.浅尝辄止眉飞色舞惟妙惟肖 |
C.半途而废眉飞色舞栩栩如生 |
D.浅尝辄止眉开眼笑惟妙惟肖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溢美林深路隘谥号赐金千镒 |
B.氤氲咽喉要道胭脂绿草如茵 |
C.维护任人唯亲惟一运筹帷幄 |
D.雾霭和蔼可亲偈语被褐怀玉 |
阅读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梁厚甫
①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②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
③不能否认,中国人对读书的观念过于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靠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地仅是一脚到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
④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来,就放到车房去。
⑤美国人没有书房,然而却能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片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上面坐着的就是读书人。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学,而是中外的读书态度有所不同。
⑥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为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之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非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那就不免过于隆重其事了。
⑦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如何使自己在心理上把读书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骗人的。
⑧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
⑨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为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第③段和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述方法?作用是什么?
中国人把读书看得隆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解除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同情 |
B.①敛赀财以送其行 敛:征收赋税②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闭、塞 |
C.①将崇极天之峻 崇:推崇②情不胜其欲胜:禁得住 |
D.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②披帷西向立披:分开,掀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