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稍:稍微
C.若不可以法度绳:约束
D.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州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汝中柏方用事,阴阻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县,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拜见
B.命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权:暂时代理
C.由是诸将普功疾:嫉妒
D.创堕马被:恰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

A.普将略称舟遥遥轻飏
B.汝中柏方用事觉今是昨非
C.遂贼所蹂践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
D.欲收先入功风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④⑤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高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2)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平间辟大司空府辟:征召。
B.难卒以力制卒:最后。
C.不期俱降,骆驿不绝期:约定。
D.当简天下贤俊简:选拔。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伋为政才能智慧内容的一组是
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
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④悉遣归附农
⑤常严烽候,明购赏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伋一生仕宦多朝。他在哀帝、平帝时做过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被征拜为左冯翊;世祖时,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等。
B.郭伋为政善于治理。他使离乱后的渔阳盗贼销散,匈奴远迹,民得安业;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颍川盗贼数百人皆束手来降。
C.郭伋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就是郭伋做人的原则。
D.郭伋深受信任倚重。他曾被征拜左冯翊,治理混乱不堪的三辅,也曾得到皇帝慰劳,还曾被皇太子召见,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2)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选择12分,翻译8分,共20分)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攻占,夺取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足下下:归附
C.郦生曰:“言之。”弟:小弟
D.不宜见长者倨:傲慢无礼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欲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郦生深自藏匿
②凡三往,
C.①臣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②素留侯张良
D.①延郦生上坐,

②哙拜,起,立而饮之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 (  )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郦生乃深自藏匿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
倨见长者 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
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
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
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

纳了夺取陈留郡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8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9分,翻译6分,共15分)
苏 和
闽广奸商,惯习通番。每一舶推豪富者为主,中载重货,余各以己资市物往,牟利恒百余倍。
有苏和,本微,不能置贵重物,见福橘每百价五分,遂多市之。至泊处,用碟数十,各盛四橘,布舶面上。夷人登舟,竞取而食;食竞后,取置袖中,每碟酬银钱一文。苏意嫌少,夷复增一文。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
舟归遇风,泊山岛下。随众登陆,闲行至山坳,见草丛中有龟壳如小舟,长丈许。苏心动,倩人舁至舶。众大笑,谓:“安用此枯骨为?”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及抵岸,主人出速客,置酒聚会。苏摈居末席。明晨,主人发单,令诸商各疏其货。明珠翠羽,犀象瑶珍,种种异品,炫耀夺目。苏愧怯,逊谢曰:“货微不足录也。”主人按单细观毕,曰:“店有识宝胡,夜来望船中,奇光烛天,意必载希世异宝。今胡寥寥乃尔?岂诸君故秘之耶?”众谢无有,主人询诘再三,众谢如初。
主遂携胡同众登舶,逐舱验阅,至舟尾,得龟壳,惊曰:“此大宝也,胡埋没于此?”即命人抬至店,藏密室中。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且谢曰:“君怀宝不炫,致令轻亵,幸勿见罪!”向者大贾,悉列其下。众益不测。酒阑,主请值,苏见其郑重,漫答曰:“一万。”主曰:“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苏嗫嚅。旁有黠者,更之曰:“三万。”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谩曰:“五万足矣!”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尽醉而散。
凌晨,已具银置堂中,如数交足,抬龟壳去,鼓舞不胜。众骇异,请于主曰:“交易已成,决无悔理。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胡笑曰:“尔辈自不识尔。此鼂龙遗蜕,非龟壳也。背有九节,各藏一珠,小者径寸,大者倍焉,光可照乘。每颗酬镒万,所酬未及一珠之半也!”众犹未信。胡遂求良工,剖其首节,得珠,果如所言,众始惊服。
苏持银归,坐拟陶朱,不复航海矣。
(选自周叔懋《泾林续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倩人至舶舁:抬
B.主人出客速:招致
C.令诸商各其货 疏:逐条开列
D.幸勿罪见:动作偏指一方,译为“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苏和的龟壳是宝物的一组是()
①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②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③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 ④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⑤旁有黠者,更之曰:“三万。” ⑥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和是一个小商人,他本钱小,只能买些价格低廉的橘子到海外贩卖。后来,他得到一个像小船般大的龟壳,没想到是个宝物,后卖了五万两银子,一下子便成了富翁。
B.和苏和同船的人,虽然比苏和有钱,能够从海外买回明珠、翠羽、犀角、象牙、美玉等,但他们和苏和一样都不识货,对胡商破大价钱购买龟壳都感到不可思议。
C.购买龟壳的商店主人,是个非同一般的大富商,他富裕到能够收购整船的货物,不仅如此,在常人看来,五万两银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他照样拿得出。
D.收购海货的商店主人虽然以钱取人,谁最有钱谁就可以在他举办的宴会上坐上席,但他讲诚信,心地善良,重视使用人才,这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
(2)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