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 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统一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2/3多数再通过之。”此条文表明
| A.法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共和制 | B.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与国会的立法权相互制约 |
| C.总统的权力比参众两院要大 | D.美国总统也有立法权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主要背景是
A英国建立共和国 B光荣革命的成功
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查理二世时政治斗争尖锐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未颁布宪法的是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 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
| B. |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
| C. | 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
| D. | 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
|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