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3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 )
| A.缩小ab间的距离 |
| B.加大ab间的距离 |
|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
|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
根据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假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
| B.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
| C.原子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时,由于电子做加速运动,因此向外辐射能量 |
| D.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
| 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
| C.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
|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
有一种机械装置,叫做“滚珠式力放大器”,其原理如图所示,斜面A可以在水平面上滑动,斜面B以及物块C都是被固定的,它们均由钢材制成,钢珠D置于A、B、C之间,当用水平力F推斜面A时,钢珠D对物块C的挤压力F′就会大于F,故称为“滚珠式力放大器” .如果斜面A、B的倾角分别为α、β,不计一切摩擦力以及钢珠D自身的重力,这一装置的力放大倍数(即F′与F之比)为()
A.
B.
C.
D.
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有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形成一个新原子(例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发生这一过程后,新原子核()
| A.带负电 | B.是原来原子的同位素 |
| C.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质子 | D.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中子 |
某同学站在观光电梯的地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图(甲)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向上为正方向).在电梯底板上有一滑块与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电梯的侧壁上,如图(乙)所示.当电梯静止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整个装置静止.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图(乙)中的滑块可能开始运动 |
| B.在t=5s时,图(乙)中的滑块可能开始运动 |
| C.在t=10s时,图(乙)中的滑块可能开始运动 |
| D.在t=20s时,图(乙)中的滑块可能开始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