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粒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中,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Fm,由此可知该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124,259 | B.124,265 |
C.112,277 | D.112,265 |
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 |
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 |
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
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
如图12-5-6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12-5-6
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选项均不对
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不明显,可()
A.增大小孔尺寸,同时增大水波的频率 |
B.增大小孔尺寸,同时减小水波的频率 |
C.缩小小孔尺寸,同时增大水波的频率 |
D.缩小小孔尺寸,同时减小水波的频率 |
在水波槽的衍射现象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A.10 cm | B.5 cm | C.d>1 cm | D.d<1 cm |
如图12-5-3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图12-5-3
A.增大波源的频率 | B.减小波源的频率 |
C.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 | D.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