镅(Am)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在其分裂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新的粒子,变成镎(
NP),由于放出的这种粒子很容易被空气阻隔,因此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的危害,火警的报警系统就是利用这种粒子作为报警的重要工具,这种粒子是( )
A.a粒子 | B.质子 | C.中子 | D.正电子 |
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试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联系起来.在下面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思想中,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的是
A.既然磁铁可使近旁的铁块带磁,静电荷可使近旁的导体表面感应出电荷,那么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
B.既然磁铁可在近旁运动的导![]() |
C.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那么静止的磁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 |
D.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
如图所示,m=2.00×10-10kg的小球(可看成质点),带电量q=+8.00×10-8C,以初速度v0=1.00×102m/s从A点进入足够大的M、N板之间的区域,M、N间距离L=2.00m,电场强度E=2.50×10-2N/C,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0.250T,方向水平向右。在小球运动的正前方固定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45°足够小的绝缘薄板,假设小球与薄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取g=10m/s2则 ( )
A.带电小球不能到达N板 |
B.带电小球能到达N板,且需2.00×10-2s时间 |
C.带电小球能到达N板,且需8.28×10-2s时间 |
D.带电小球能到达N板,因未知绝缘薄板与A点的距离,所以无法确定所需时间 |
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在外力控制下静止不动,磁感线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0~4s时间内,线框ab边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力的方向规定以向左为正方向)可能是下图中的
由于最近行星标准抬高了门槛,太阳系“缩编”,综合条件薄弱的冥王星被排挤出局。关于冥王星还有其他信息:它现在正处于温度较高的夏季,只有零下200摄氏度左右,号称“严寒地狱”,它的夏季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20年,除了夏季之外的其他季节,相当于地球上的228年,这颗星上的空气全被冻结,覆盖在其表面上,可认为是真空,但有一定的重力加速度,并假设其绕太阳的运动也可以按圆周运动处理。依据这些信息判断下列问题中正确的是 ( )
A.冥王星的公转半径一定比地球的公转半径大 |
B.冥王星的公转线速度一定比地球的公转线速度大 |
C.在冥王星上,如果从相同高度处同时释放的氢气球(轻质绝热材料制成,里面气体是气态的)和等大的石块都将竖直向下运动,且同时到达其表面 |
D.冥王星上的冬季温度有可能达到-300摄氏度 |
据《中国科技报》报道,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为“人造太阳”)已经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
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质量亏损,该过程释放的核能可以用ΔE=Δmc2来计算 |
C.“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
D.“人造太阳"的核反应必须在极高温度下,使参与核反应的原子核间的距离接近到10-15米的范围以内才能够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