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 。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
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空格处,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2分)
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秦腔吼起来
张格娟
在秦水岭村,方圆几百个村落,没有不认识秦天奇的。
秦天奇,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民间的戏子,一个走乡串户演皮影戏、吼秦腔的艺人。
说着说着,秦天奇也老了,还是先说秦天奇的女儿香伶吧。
那个寒冷的冬天,天刚蒙蒙亮,16岁的香伶就开始在院子里偷偷练功了。正练到火候时,西屋里传来了老爹急促的咳嗽声。她翻身跃起,急步跑到父亲炕头前。她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在偷偷地习练秦腔。
秦天奇看到女儿绯红的小脸,喘着粗气问道:“香伶啊……你……你这么早在院子中踢踢踏踏做什么呢?”
香伶躲闪着父亲的目光说:“爹,我在侍弄花草呢。”老爹爱怜地拉过香伶的手说:“闺女啊,怨爹没本事,唱了一辈子秦腔,演了一辈子戏,到头来仍然是一个高级叫花子。去学一门手艺,千万别学你爹去演戏啊!”香伶流着眼泪没有言语。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爹演了一辈子秦腔皮影,日子却过得相当凄苦。直落到如今病入膏肓了,也没钱医治。当年,爹的皮影戏班,吼着秦腔辗转南北,曾经名噪一时,威震八方啊。
可是,香伶两岁时,娘受不了日子的清苦,扔下香伶和吼秦腔的爹,跟一个南方养蜂人走了。
自从娘走后,慢慢长大了的香伶,几次三番地让爹教自己唱戏,爹都不肯。爹说了,闺女,爹吼秦腔已经走火入魔了,不能再让你受这份罪了,干点别的吧。
香伶没有听爹的话。爹在演戏时,香伶就趴在后台看。她好像从小就有演戏的天分和灵气。一样的台词,刚学戏的演员都要十遍八遍地记,香伶却能脱口而出。
爹临走前,眼睛仍然盯着炕头的两只大箱子,那里面是爹的全部家当——皮影人。爹说,将它捐赠给县文化馆吧。爹一辈子都生活在民间,捐了,爹也心安了。
爹走后,香伶将两只大箱子送到县文化馆。文化馆的老师怜惜地说:“闺女,秦老前辈是我们秦腔艺术界的一朵奇葩,他临走时,还有什么要求吗?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我们一定满足你。”
香伶说:“我只有一个愿望,我想进县剧团吼秦腔。”
老师面露难色地说:“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
香伶斩钉截铁地回答:“再难我也要走,我爹走了一辈子,我要继续走下去,我忘不了爹临走前望着箱子不忍的眼神。”
老师说:“那明天来团里考核吧。”
考核中,在场的老艺术家们都认为,这个小巧玲珑的姑娘,准是闺阁旦的好角儿。谁知,灵秀的香伶一声大吼:“王朝马汉喊一声,包相爷手下不留情……”高亢激越的唱腔,吼得地动山摇。台下的评委们个个惊呆了,大家都拍手叫绝。这样,香伶的吼秦腔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生活中的香伶,总是生活在戏中,有时候她自己也搞不明白,是自己在台上演绎生活呢,还是生活中将戏剧演绎呢?
女儿生下来刚三天,香伶就开始在家中吼秦腔了。孩子刚满月,香伶不顾老公的劝阻,毅然走上了秦腔舞台。穿起了黑蟒袍,戴起了长须,将一个黑脸包公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台上激情洋溢的香伶,做梦也没有想到,回到家时,老公却和别人在家谈一场交易。
香伶发怒了,几次三番劝老公,可老公非但没有听她的,还痛骂她穷戏子。香伶没有言语,她清楚,生活中的她只有走进戏里,才能忘却诸多不快乐。
如今,这种不快乐已经像毒蛇一样吞噬着她的心。她不能容忍剧里剧外自己的双重性格,她在矛盾中犹豫徘徊着。
一向将包公演得活灵活现的她,突然间却像一把断了弦的二胡,发出了呜呜的声音。一上台,香伶脑海里总是出现老公将那笔希望工程款装进自己口袋中的那副贪婪的面孔。
香伶演砸了,台下一片喝倒彩的声音。从此,香伶拒绝饰演包公,她觉得自己不配。
香伶做了生活中的包拯。她一纸诉状,将老公送入了监狱。香伶又何尝不知道,将老公送进监狱,意味着她和女儿要受苦的。可她必须这样做,她要让戏中的她和戏外的她融为一体。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重新上台后的香伶,奇迹般地又开始演包公了,而且比以前演得更形象,更生动。
夜深人静时,香伶望着灯光下酣睡的女儿,轻轻地说,女儿啊,长大了当一个好妻子吧,别再像娘一样吼秦腔了,娘已经离不开秦腔了。
可她又怎么能知道,女儿会不会是另外一个自己呢?
(选文有删改)
1.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伶爹去世前,眼睛仍盯着炕头的两只大箱子。这个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剧团考核时,为什么香伶的“一声大吼”使评委们惊呆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小说的结尾,回答后面的问题。
(1)“另外一个自己”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香伶的女儿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自己”?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哪,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的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的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的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的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
(选自2011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有改动)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三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三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________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低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委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1.给第①段横线处填入一词(滋润、滋养、浸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1.为什么要喝会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为什么用“一定”?猜想一下是怎样的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这句话中的“巴结”一词有什么特点?这句话描写了阿标叔什么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文的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紫阳腰
方英文
周末无事,车游紫阳。小时候就喝紫阳茶,年至半百竟未去过紫阳,不够意思啊。紫阳在汉江边上,猜想是很通达很便捷的。没想到实在难走!坡陡弯急,一山爬过又一山,好在翠色染目白云亲颊,别有一番俗外之雅。翻过三座山,眼底终于浮出一个城,火车的闹,船笛的叫,顿时没了清净。细看紫阳县城,果然是重庆的浓缩,看不见碟子大的平地。怎么办?山腰上凿一个凹,凹处凸起一栋楼。就这么锛石凿凹,就这么起房凸楼,硬是在夹江的山腰上,锛凿叠垒了一个城。所谓的码头城市,压根儿不在乎有无平地,但求两河交汇,能把舟楫勾留缠绵住。浩浩任河,正是在此融入汉江的。
想不出如此一个城怎么生活,大概吵架也拉不开距离,吵着吵着就勾肩搭背了,干活时则又需要捆上安全绳吧。待到进得城里,但见街道逼仄车辆单行,却也店铺比邻,色彩炫耀嗅觉缤纷。及至日落西江夜色袭来,忽见城灯哗然绽放。时值秋老虎季节,人们简上衣而短下裤,为的是让胳膊腿儿尽可能地吐热纳凉。尾随人流浪进商场,再踏梯而上,发现商场顶部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如此叠屋架床式的建造格局,简直一个香港袖珍版!顺音乐声溜达过去,见人们围一个圈子。圈外踮脚看圈里,呵呵,一群女子练健美操哩。她们抛甩着纤媚的臂腕,扭动着柔细的腰肢,展示着风致的身段;脚一跺,腰一侧扭,臂一斜扬,头发就抛上月亮了。
夜里看一个资料,上面说:“紫阳腰,汉阴脚,安康女子爱做作,要看水色下白河。”紫阳、汉阴、安康、白河,是安康所辖的四个县名。当然安康如今叫市了。人生之美,十之八九由女性呈现,所以每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女性美的特点,以歌谣的形式提炼出来四处传播。而女性美的具体表现,当然是以身段最为紧要。身材之标致婉约,则绝对依赖腰肢的拿捏烘托,如此才叫一个动人。何以动人呢?细柔也。紫阳女子何以生出如此之腰呢?
次日早起遛街,似乎得了答案。总是遇见一些女子挑着扁担,忽忽闪闪地来了,忽忽闪闪地去了。两个担笼里,是白嫩的豆腐,是带露的青椒,是拖泥的新藕,是出江的鲜鱼。忽闪忽闪而来,营养于客官;忽闪忽闪而去,生计于家庭——终于忽闪出一腰的风情与柔韧。
返回时选了一条新路,更觉得这个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路是依旧忙着拓,车是依旧不住地停。好在村村通了水泥路,绕道便是。实际上无村可言,因为紫阳人家,一概散布于山之腰岭之凹。那些粉墙青瓦或者石板房,如一栋栋达官名流的别墅,落座于青坡,半隐于绿峦,恰如次第展开的山水长卷,新意频出却也可以四字概括——山腰人家!坡是这么陡,劳动的间歇,估计站着就能睡着,反正躺着跟站着没啥两样。如此之地,竟不时见到三五块石头拦一巴掌小塘,居然就荷叶田田蜂蝶频访了呢。至于竹子,此等俊逸灵秀之物,更是家门掩映垂瓦叩窗。所以这里的狗不咬人只摇尾,充分体现了淡泊无争的“竹下之风”。然而有些却是要争一争的!于是,山腰上长大的女子和汉子们,就人人成了好歌手。
紫阳一名,出自道家。道家是中国唯一固有的宗教,汉江是汉文化最核心的源泉之一。道家以水为善,以茶为慧,以山为美,以歌为雅。落日岭上,渔火江中,朝晖夕阴大自在,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紫阳和紫阳人有如此怀柔万物和谐自然的情致,真是难得啊!
(选文有改动)
1.请从文中找出对紫阳独特的人文风貌、人情人性最有概括力的四个字,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 □ □ □
2.文中画线部分表现了紫阳女子身姿、动作、性格上的什么特点?请分别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似乎得到了紫阳女子何以生出如此之腰的答案。作者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二段中两处加点的文字,写出了紫阳城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觉得“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