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瓦屋听雨
朱胜国
①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到了黄昏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夜色渐渐浓起来,人家的窗户大都紧紧地闭着,朦胧的灯光影影绰绰,透过雨窗望去,模糊得像瞌睡人的眼睛。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②本想出去走走的,雨却越下越大了。也罢,今夜就安心呆在屋子里独自听雨,享受这无边的雨意吧。
③我的居所是几间瓦屋。这种过时的建筑懒懒散散地分布在城市的一隅,恰好为喜欢怀旧的人们营造出古朴的意境,更何况我对原汁原味的雨声有着久违的想念。这些瓦屋据说很快就要被拆除了,这当然是一桩好事。但对于听雨而言,瓦屋却是难得的佳处。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雨是世上最轻灵的东西,能将那厚重的钢筋水泥敲响么?瓦屋就不同了,它不像高楼那样庞大而僵硬,雨滴敲在上面,立即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
④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A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又像是怀春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huàn)出不尽的情意。
⑤实际上,一个人愿意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回雨,他心中一定有了某种牵念和感喟。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当然,在人的种种情愫中,应数爱情最令人心动勾人魂魄了。我时常把雨声想像成顾盼生辉的少女在舞蹈,她们的舞步时而齐整,时而凌乱,时而轻盈,时而沉重,传出变化多端的情感体验。有时候,像在诉说喃喃的情话,有时候,又像在焦急地呼喊,想要答应,又辨不清是谁的声音……
⑥我曾困惑于古人填词作诗,为何总喜欢运用雨的意象。今夜瓦屋听雨,算是有了一些感悟。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南宋词人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际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少不更事的时候,总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雨的内涵,及到饱经世事历尽人间沧桑的暮年,方才生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原来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之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⑦B雨还在屋顶上轻轻的弹唱。在这座脚步繁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投入地听一回雨呢?
文章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文章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2分)
文章语言富有特色,请从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我选择( )句,赏析                                                         
作者在瓦屋中听雨,产生了哪些感悟?(3分)
通读全文,探究“雨”这一意象长期成为文学作品描写对象的原因。(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君子风度》,完成小题。(共9分)
君子风度
①子曰:“盾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 来已久..: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溫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 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者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论 变成人身攻击。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提君于风度并给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要 那么,何谓君子风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君子风度。著名文学家夏衍病危时,秘书看到他十分难受,就说:“我去叫大夫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广不是叫,是请随后就 昏速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夏衍仍然没有忘记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对他人的 尊重。这种君子风度,堪称楷模。
③感情克制,理性行事,乃君子風度生活中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偶有争执在所难免,但 --定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性行事,据理力争,而不是恶语相向,逞一时之气.胡适曾与鲁迅论战,虽多有不快,但都属正常笔墨官司。后来作家苏雪林污簏鲁迅,对鲁迅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胡适站出来仗义执言,批评苏雪林的过激言行,充分肯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胡适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君子风度。
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风度。君子处世,每每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遇到高人,见贤思齐。与人有隙,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身修德进。与人交往 时有容人的雅量,不用自己的标准哥求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与选择,即使分歧难以调和,也无 非“__________”,絶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度。
⑤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成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临刑前的绝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谭嗣同却能勇于担当,笑对生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世人的警醒,拯救积弱积贫的祖国,这是何等的君十风度!泰坦尼先号即将沉没时,男人们主动把生还的机会让给妇女儿童,船长一直坚守岗位到最后,实为君子风度的另—绝佳阐释。
⑥君子风度是中苹民族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义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如果人人都能洞悉新时代背景下君子風度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沽中努力践行,我们的社会无疑 会更加和谱,更加美君子风度这一古老的成尚也必将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取材于陈鲁民《呼唤君风度》)
请在第②段的画线处填入恰当语句,补全分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段内容,在第④段的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
【甲】道不同不相为谋
【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琴》,完成小题。(共10分)
古琴
①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据文献记栽,早在先秦 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 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②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 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平面。七根琴弦通过岳山(琴头 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 义,,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C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 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州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风,有头、项、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 命,更是一个世界。.
③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 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固润,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 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落霞式”的两 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 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④“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古琴的木质 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 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振动时间欠,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 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溫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乐曲中三种 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威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 刑,执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 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⑤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它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 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 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内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 征吻合=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与琴有关的诗篇和优美传说。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羑丽,王维“独坐幽篕里,弹琴复长啸”的孤独,陶潜 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古琴的形制进行说明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分析我国占琴艺术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
【材料】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 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 片,古琴大师管平湖演秦的古琴曲《流水》就被收录其中。 2003年11月7曰,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囷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枣糕张》,完成小题。(共13分)
枣糕张
孟宪歧
①柳河村不大,却有名。因为村里有个枣糕张,做的枣糕独具风味,许多人慕名来尝,尝过 便成为冬糕张的老主频„主额越来越多,做奉糕的却就他一家,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可是,许多年来,没有别的人家敢做枣糕。
②枣糕张的手艺是从他爸爸那里学来的,他爸爸是从他爷爷那里学来的。反正,到枣糕张这儿已经是五代单传了。枣糕张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忘了,只知道他姓张,会做枣糕,天长日久,便唤作枣糕张。
③枣糕张的枣糕为啥这样有名?
④先说柳河。柳河可是一条好河,两岸肥田沃野,盛产稻米。别人种水稻,奉糕张只种粘水稻。别人家一亩地收500斤,他家一亩地只收200斤,虽说产量低,但他把粘水稻做成枣糕, 结果比别人挣的钱还多。后来,在他的带动下,有些乡亲也种粘水稻,秋后卖给枣糕张,枣糕张收购的价格比别处的贵.种粘水稻比种水稻划算,种粘水稻的人越来越多。枣糕张只用柳河沿岸的粘水稻,别处的一概不用。
⑤再说红枣。枣糕张的红枣很讲究,只用沧州的金丝小枣。每年秋天他都去沧州买枣,他买枣时要求极严格。枣糕张总是把手伸进麻袋里,随便捧出两大捧,不挑不选,挨个儿扒开看, 扒开一百个,如果有两个有虫的枣,他便说:“百里挑二,不行,非得百里挑一 ! ”不管买与不买, 最后他都把那扒开的枣用称一约,给钱便走。
⑥最后说蜂蜜。蜂蜜是蒸枣糕必不可少的原料,唯有荆齐的花蜜最好,因为荆齐蜜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枣糕张每年要买上百斤好的荆芥蜜,他把金丝枣用清水洗好,把枣放进荆芥蜜桶 里。每天蒸枣糕时,撒一层粘稻米,撒一层蜜枣,一共要撒三层米两层枣。那粘稻米必须用清水浸泡10天,才可用。这样,蒸出来的枣糕三层雪白如玉,两层淡黄如金,吃起来又粘又甜又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⑦柳河村虽然只有二百多户人家,但喜欢吃枣糕的人不少。枣糕张每日仅做30斤粘稻米的枣糕,多了不做,卖完为止。配料非常严格,30斤粘稻米,要放上3斤蜜枣,一点都不能少。. 有些人想吃却没买到,就劝枣糕张说:“你多放些米,不就多蒸了吗?我们有吃的,你又多了收入,岂不两全其美?”枣糕张却说:“米放多了,就保证不了味道了。”
⑧有一年,枣糕张病了,没人做枣糕,就有邻居学着枣糕张的做法,做了枣糕出去卖,第一 天卖光了,第二天一点没卖出。家里亲朋好友足足吃了两天。吃过的人说:“虽说也有枣糕的味儿,可跟枣糕张的比,差远啦。”
⑨枣糕张每日四五点钟起来,八点多钟枣糕就蒸好了。媳妇帮他把枣糕放在手推车上,用三层洁白的细纱布罩好,再把一个半尺长的小铁罐桂上,里面装上半罐清水,一把锃亮的小刀 放进铁罐里,把盖拧紧。枣糕张就推着手推车,吱吱呀呀出了家门。而后,村中便响起了他那浑厚的嗓音:“枣——糕!” “枣”字拉得极长,“糕”字极短。有人来买,讲好价钱,枣糕张先把买者的碗盘用称约约,记好斤两,便从推车的把上拧开铁罐,掀开纱布,露出小小的一块来,把刀沾上水,上下左右迅速一切,用碗或盘一接,放在秤盘上一约,保准只多不少,从不再割第二刀。
⑩柳河村的赵根,爱吃枣糕张的枣糕,但对他的一刀切,心存疑虑。有一回,他买了一斤,一刀切下去后他怀疑地看着,枣糕张只冲他笑笑。他回家用夭平一称,510克,多出了10克。第二天,他又买了一斤,回家用天平一称,511克,多了11克。赵根算是服了枣糕张
⑪为了能吃上枣糕张的枣糕,许多老主顾一大早就等候在枣糕张家,,闲谈中,有人说: “你应该申请专利了。”枣糕张嘿嘿笑:“申那玩意儿干啥?这东西谁都能做。没啥可保密的。”
⑫枣糕张凭着卖枣糕,修缮了房子,还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用来卖枣糕。村里人背后议论本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要不早发啦!”枣糕张听后依旧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 至今,柳河村也只有枣糕张卖枣糕。
(有删改)
枣糕张做枣糕很有讲究.请你根据文章第④-⑦段内容说说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②两段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里人议论枣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枣糕张听后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枣糕张做生意有哪些“规矩' 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看待他对自己“规矩”的坚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一刹那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第⑦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 ,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6分





































































































现代文阅读:
(一)18分
边境小站
①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已经四年了,我却一直没有忘却云南边境的那个小火车站.
②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在小站上车,车厢里躺着的大都是重伤员,我是唯一的轻伤.我把头伸出窗外,毫无目的地用手接着外面飘洒的雨.就在这时,我发现月台的栅栏外孤零零地站着一个小女孩,正向我招手.
③我趁军医不注意,赶忙跳下车,向她跑去.她是个苗族小姑娘,八九岁光景,穿着单薄,光着脚丫,一件大人的蓑衣披在肩上,见我到了跟羊,她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仰起脸问道:"你是伤员吗 "我指一指自己头上缠的绷带,点头说道:"是呀,有事吗 "她没有回答,却低下头迅速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塑料包,放在我手上,打开小包,想不到竟是十粒珍贵的治伤用的天麻.
④我吃惊地望着她.
⑤她笑了,脸上露出两个动人的小酒窝,用手比划着,说:"一次只用一粒天麻,先碾成粉末,然后和着鸡炖--最好要乌骨鸡,那样更补人."
⑥我问道:"你家在哪儿 "她看着我,说:"云岭寨."我问:"云岭寨离这儿远吗 "她用手指着车站后面的山说:"不远的,翻过这座山,再过两道梁,就到了."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雾蒙蒙地山脚下,果然有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⑦这时,火车要开了,车上军医在大声地喊我上车.我转过身,把天麻递过去,非常感激地对她说:"小妹妹,谢谢你,这天麻你还是拿回家吧!"不料,她像触电似的一下推开我的手,用惊愕的目光看着我,我对她说:"我不能收,解放军有纪律呀!"她急了,说:"不,不,不!这包天麻你一定要收下,要不,就是看不起我们山寨人……"说着,眼圈儿红了.这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又极温柔地对她说道:"这天麻我不能收,山寨人的心意我领了."最后,我还是把天麻还给了她.她失望了,只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汽笛鸣了,我亲了亲她的小脸蛋,怅然转身向车门跑去,车启动了,但她仍站在栅栏外的雨中,不住地向我摇着手里的天麻.
⑧一晃四年了,但那小姑娘的身影总在我脑海里浮现,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看见她挂着泪珠的脸庞.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后悔,我不知道她现在会不会原谅我.
读全文,填出下列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人物:_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小姑娘运用了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
这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因为什么而泪湿双眼?
文中最后说:“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后悔。”“我”后悔什么?(限25字以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