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遂其众去                     (2)表卒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当立者公子扶苏
B.至宛乃闻之,将其众去(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能克绍。
C.到当阳,众十馀万至陈,车六七百乘
D.别遣关羽乘船百艘广故言欲亡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木雕神技》,完成后面小题。
商人白有功(人名)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释】 ①泺(luò)口:地名。②竹簏(lù):竹篓。③学解马作诸剧: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商人白有功()②叱犬()
③跨犬之()④昭君频频回()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又小锦鞯被犬身

A.岁大穰 B.乃瓦布之 C.是谓之文也 D.不疾也

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 2分)
于 簏 中 出 木 雕 美 人
翻译下列句子。
(1)牵巨犬二。
(2)人皆伏其精炼。(《梵天寺木塔》)
本文和《梵天寺木塔》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文《鲁人曹沫①》,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  ②桓公与庄公盟于坛上()
③曹沫三战所地()④齐桓公与鲁会于柯而盟()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与之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至之市
C 吾欲辱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曹 沫 执 匕 首 劫 齐 桓 公
翻译句子。(4分)
①子将何欲?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② 鹦鹉
入水沾羽④ 然吾尝侨居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C.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D.久之,目似瞑(《狼》)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翻译下列句子。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阅读《临江之麋》 ,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⑥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外:野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自是日抱犬()②犬皆人意()
狎()④麋至死不()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忘己之麋也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B.心乐之(《小石潭记》)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D.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然 时 啖 其 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请你结合文章说说麋鹿至死不悟的原因。 (2 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 (2)太丘去()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2) 元方入门不 ()
⑶ 相而去 () ⑷下车之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