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
|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
| 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
|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
化学上用“示踪原子法”来判断反应的历程,下列用“示踪原子法”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A.5H218O2+2KMnO4+3H2SO4===518O2↑+K2SO4+2MnSO4+8H2O |
| B.CH3COOH+C2H518OH→CH3COOCH2CH3+H218O |
| C.2Na2O2+2H218O===4NaOH+18O2↑ |
| D.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 A.常温下,1 L 0.1 mol/L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NA |
| B.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
| C.常温、常压下,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2NA |
| D.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有1 mol Fe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 |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2.5 μ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
| B.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
| C.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元素 |
D. 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 ,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
|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
|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紫蓝色,则该溶液含有氨基酸 |
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 |
类推 |
|
| A. |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 Fe+Cu2+=Cu+Fe2+ |
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 2Na+Cu2+=Cu+2Na+ |
| B. |
向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至中性 H++OH-=H2O |
向H2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H++OH-=H2O |
| C. |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Al3+ + 4OH- = AlO2- + 2H2O |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Al3+ + 4NH3·H2O = AlO2- + 2H2O +4NH4+ |
| D.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O2 + OH- = HCO3-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O2 + OH- = HS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