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文中划线字的拼音
说( ) 省(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4)困于心,衡于虑()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
(3)略无阙处()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是“把”的意思,“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以”是“凭借”的意思,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2)夙夜忧叹 ______________
(3)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__(4)斟酌损益 ______________翻译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因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选文中的句子谈谈。
阅读《智子疑邻》(共4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请你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天雨墙坏()(2)不筑()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阅读《河中石兽》。(共8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题1分,共2分)
(1)阅十余岁()(2)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众服为确论。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