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人
28人
10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根据上表,请你分析探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你的探究结论。
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名著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综合性学习:读剧本,回答以下各题。

剧本

题目

自习课。空调发出呼呼的声响,但教室里依然有些闷热。同学们正奋笔疾书,王老师在讲台上改着数学作业。佳佳悄悄埋下头,看起了课外书。

扬扬 (用胳膊肘顶了顶佳佳,低声地)老师过来了。佳佳慌忙藏书,拿笔假装做题。

王老师 (走向佳佳,面带微笑)什么好书?给我看看。所有同学都把目光集中过来。

佳佳 (挠挠头,把书递过去)《明朝那些事儿》,介绍明朝历史的,能增长知识,语言也风趣生动。

王老师 这是语文书推荐阅读的名著吗?

佳佳 (红着脸,额头,上渗出汗珠)不是……

王老师 (严肃地)"五个一百工程"推荐书目里有?

扬扬 (①  调皮地看着老师 )本来可以有,但是真没有!大家哄笑起来。

王老师 (白了扬扬一眼,转过头来,盯着佳佳)时间这么紧张,马上要中考了,多做点习题!

佳佳 (站起来,鼓起勇气)王老师,②  这是一本好书,我是在做完作业后看的 

王老师 (把书还给佳佳,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既然这样,大家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可以读点好书,也算是一种调节吧。

(1)根据情境,补全①处的舞台提示,并说明理由。

(2)根据情境,补全②处的人物对白。

(3)班上组织毕业联欢会,同学们打算把这个小剧本搬上舞台,让佳佳、扬扬和王老师本色出演。佳佳很开心,王老师也愉快地答应了,可扬扬死活不肯,说丢不起那人。如果你是佳佳,会怎样劝说扬扬参演?

扬州是个好地方!且让我带你领略一二……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秀水环绕的城市。湖区平原上,分布着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里下河平原上,河汉 蜜如蛛网 ,大小湖荡__________;市域南侧江阔水深, 潮水时涨时落 。市区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形态各异。可不是个好地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浩    

(2)文段中画线的短语内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应为"    "

(3)文段划线处的句号使用不当,请根据语境修改:句号应改为    

(4)填入文段空格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A.

稀稀落落

B.

连绵起伏

C.

星罗棋布

D.

鳞次栉比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上新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______,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_______,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chuò。

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_____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热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演yì    

弦歌不chuò    

(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头活水

博采众长

积累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积累

C.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积淀

D.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

积淀

(3)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用“和”】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①   

3.②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