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境,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不省人事:这里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
B.她是一个情绪极度不稳的人,一丁点儿矛盾都可能使她歇斯底里与人大吵一架。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C.大和小学近几年教学质量稳居学区前茅,人家都说学校人杰地灵,必定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意指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
D.十·一的巴人广场种种促销活动纷纷登场,每场表演都十分精彩,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停下脚步欣赏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共6分)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
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A.七擒孟获 | B.赤壁之战 | C.火烧连营 | D.水淹七军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 |
B.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
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