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问题。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 A.明显滞后 | B.明显过快 |
| C.发展比较合理 |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
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图甲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该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图乙中b区域是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
| B.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居住 |
| C.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
| D.阳光灿烂,有利于农业生产 |
刚果河以图中M、N两地为界,分为上、中、下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刚果河干流各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源头河段有冰期 |
| B.上游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 C.中游水流平稳 |
| D.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大 |
下列时段中,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的是()
| A.3月21日至6月22日 |
| B.3月21日至9月23日 |
| C.6月22日至9月23日 |
| D.6月22日至12月22日 |
某日,图中①地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则该日②地()
| A.日出和日落时间均晚于①地1小时10分 |
| B.日出和日落时间均晚于①地1 小时30分 |
| C.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晚于①地1小时30分和1小时10分 |
| D.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晚于①地1小时10分和1小时30分 |
下表AB两地终年盛行西风且纬度相当,分析两地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表中资料推断A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荒漠 | B.亚寒带针叶林 |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温带草原 |
下列有关A与B地气候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A地小于B地 |
| B.两地年降水量夏季最大 |
| C.年平均气温:A地小于B地 |
| D.气温年较差:A地大于B地 |
在A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旱作农业 | B.灌溉农业 |
| C.季风水田农业 | D.乳畜业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 A.80米 | B.250米 | C.390米 | D.420米 |
图中①~④四地中,此日地方时6点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地区所建企业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相符的是()
| A.广西建制糖厂 |
| B.成都建集成电路厂 |
| C.云南建棉纺织厂 |
| D.珠江三角洲建核电站 |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工业投入结构由甲类向丙类转变的地区是()
| A.辽中南地区 | B.黄河河套地区 |
| C.京津唐地区 | D.珠江三角洲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