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
| A.a-①、b-②、c-③、d-④ |
| B.a-②、b-①、c-④、d-③ |
| C.a-①、b-③、c-④、d-② |
| D.a-②、b-④、c-③、d-① |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水热条件优越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 C.市场广阔 | D.农业科技先进 |
充足的日照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石家庄市(38°N,114.5°E)某住宅小区(如图所示,图中a为南北两楼的楼间距)在大寒日正午时,南楼阴影刚好位于北楼楼角处。大寒日石家庄昼长约为10小时。表1示意我国部分节气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纬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冬至日正午时,图示住宅小区南楼阴影遮挡北楼的高度是
| A.a(tan31.7°—tan28.5°) | B.a(cot28.5°—cot31.7°) |
| C.a(1一tan28.5°cot31.7°) | D.a(1一cot28.5°tan31.7°) |
大暑日时,住宅小区北面窗户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1小时 | B.2小时 |
| C.3小时 | D.4小时 |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左图示意l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右图示意l985——2010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 | 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 |
| C.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 | D.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
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
| 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 | B.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 |
| C.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
| A.气候趋于干旱 |
| B.气候趋于湿润 |
| C.全球变暖 |
| D.全球气温下降 |
图示区域西部温度带界线变化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 C.海陆位置 | D.人类活动 |
根据温度及温度带界线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 | B.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增大 |
| C.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 D.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 |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生产用地 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图示“边缘城市”
| A.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 |
| 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
| 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 |
| 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
|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
|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
|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
|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
|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
|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