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国王地位低下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公民国家这一名词与下列那一国家的本质特征相接近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雅典

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

A.倾销工业产品的需要 B.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
C.资本积累的需要 D.扩大市场的需要

16世纪时,如果一个英国商人想到印度去收购棉花,他应该走的最近的航线为

A.英国→ 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B.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