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
| B.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
| C.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
| D.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浙
江绍兴会稽山下有座祭祀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
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对上述信息错误的解读是
| A.体现农耕文明的特征 | B.对传统美德的传颂 |
| C.对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 | D.纪念造福人民的历史人物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最能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
|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