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广州11月24日电)万众瞩目的刘翔24日晚以13秒09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取了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这是他个人第三次夺得亚运会该项目冠军。
决赛中,刘翔在第六道登场亮相,左侧第五道是韩国老将朴泰硬,右侧第七道是日本选手青木悠人,史冬鹏在第四道。
比赛开始后,刘翔一路领先,在跨越第三个栏时就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此后他一路奔跑,最终以领先第二名史冬鹏0.29秒的绝对优势夺冠。
2002年,刘翔在韩国釜山第14届亚运会以13秒27夺冠并打破该项目亚运会纪录。四年之后的多哈亚运会,他以13秒15蝉联桂冠并再度打破亚运会纪录。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2字)
这则新闻的主体是: 。
第三段属于新闻的 部分,作用是
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南湖晚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
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
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
语文综合实践。
【材料一】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
②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材料二】
“互联网大咖”马云,曾历经三次高考失意,三十次求职失败,但他仍多年执着于互联网创业,把握时代经济脉搏,坚持不懈地引领阿里巴巴这艘巨舰驶向世界,成为信息时代的先锋企业家,为人们带来有远见的创业方式和美好的世界。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你的班级要开展“喜迎国庆•诵读经典”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诵读我宣传】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紧扣经典诵读,有感召力,20字以内。
【节目我主持】
(2)活动现场,A同学朗诵《土地的誓言》后,B同学将朗诵《邓稼先》,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权威发布】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
【时事聚焦】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已成为一个定大命题并引发各方关注。
﹣﹣《中国教育报》
【城市声音】
2019年2月23日,由辽宁省体育局、辽宁日报社、沈阳市体育局组办的2019“盛京杯”中国•辽宁全国媒体人高山滑雪邀请赛暨沈阳市首届国际青少年滑雪邀请赛,在东北亚滑雪场隆重举行。此项赛事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青少年滑雪送动员前来参赛。场上,选手们激烈竞技;场下,他们交流经验并互相鼓励。
﹣﹣《沈阳晚报》
沈阳市某中学秉承“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将体育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在坚持开展“两操一活”(广播操、校操和大课间活动)活动的同时,并设排球、足球等多门校本课程,这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19年6月4日,沈阳首条炫彩跑道正式亮相浑南区莫子山公园。跑道全长2.5公里,宽度2~4米,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和陶瓷颗粒铺制而成。这是目前全国最长、规模最大的炫彩跑道。跑道在夜间会呈现炫彩图案,为跑步爱好者,尤其是夜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梦幻般的夜跑空间。
﹣﹣《辽沈晚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权威发布】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公众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方面的消费增速明显,分别达到39.2%和47.5%。
B.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C.沈阳市首届国际青少年滑雪邀请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交流的平台。
D.目前全国最长、规模最大的炫彩跑道正式亮相于沈阳浑南区莫子山公园。
(2)请结合【城市声音】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理念先行助力素质教育
下联: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安阳殷墟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商朝晚期和周朝的遗址中也出土了象牙和青铜制成的箸;据《三国志》记载,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震惊之下,“失匕箸”。
【材料二】筷子背后的饮食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出了一套完备的礼仪规则,约束人们用筷、用餐时要干净利落、举止优雅。比如,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便规定,“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材料三】时代演进到今天,筷子依然是中国人必备的取食工具,并且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让不少外国友人把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的筷子装进了行李箱。在一些国家,人们学习中餐礼仪,练习使用筷子,品味中华美食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在亚洲很多国家,筷子也被作为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窝意成双成对。一根根小小的筷子,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架设起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