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按实验要求,步骤得到五组实验数据如下:
摆长L(m) |
0.60 |
0.70 |
0.80 |
0.90 |
1.00 |
周期平方T2![]() ![]() |
2.41 |
2.82 |
3.22 |
3.62 |
4.02 |
(1)根据上述数据,在L、T2的坐标图上画出T2与L的关系图线;
(2)利用T2与L的关系图线,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g=。
(3)测得的g值是:。(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定某小球的直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可读出小球的直径为:mm。
实验小组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测得的g数值比当地的数值偏小,产生这个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用线的长加上小球直径作为摆长 |
B.只测量了线长的长度,漏测了小球的半径 |
C.摆球全振动的次数少数了一次 |
D.摆![]() |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减,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加+X减)/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mm) |
|
甲 |
乙 |
|
1 |
216.5 |
216.5 |
2 |
246.7 |
232.0 |
3 |
284.0 |
246.5 |
4 |
335.0 |
264.2 |
5 |
394.5 |
281.3 |
6 |
462.0 |
301.0 |
(1)同一橡皮绳的X加X减(大于或小于);
(2)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8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__"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