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建造梯田,在陡峭的坡地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进行耕作。从海拔2800米到4500米,可以发现三种主要的农业系统:玉米主要种植在低海拔地方(海拔2500-3500米),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中海拔地方(海拔3500-3900米),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主要用作牧场,但也可以种植高海拔作物。读秘鲁示意图,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可以,马铃薯的热量带属于( )
A.热带 | B.亚热带 | C.温带 | D.寒带 |
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 B.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
C.沿海,交通便利,有利产品出口 | D.科技发达,技术含量高 |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869.8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
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 |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
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读不丹略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
B.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
C.地势南高北低 |
D.位于板块张裂处,多地质灾害 |
该国虽然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②资金技术短缺,开发能力不足
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下图是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示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D洋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东北信风的吹拂 |
B.E洋流使其沿岸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
C.B洋流沿岸形成了世界上南北跨度最大的热带沙漠气候 |
D.A洋流沿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
F洋流沿岸流经地区气候类型依次分别为
A.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
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使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是
A.甲曲线 | B.乙曲线 |
C.丙曲线 | D.丁曲线 |
下图为赣南山地某测风塔所在风场50米高度逐月风速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决定赣南山区8、9月风速特点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该区域各季节风速均较大,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A.春季,有强对流天气 |
B.夏季,常受台风影响 |
C.秋季,树叶凋零,阻力小 |
D.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