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浓度反映的是进入土壤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输入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损失之间的平衡指标。读土壤有机碳浓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关于土壤有机碳浓度随海拔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强,有机碳浓度越低 |
B.海拔800米以下,有机物质迁移速度慢易积累 |
C.海拔3800米处,有机物质输入量最大损失量最小 |
D.海拔7000米处,温度低提供的有机物质少,有机碳浓度极低 |
天山网2010年7月19日消息:近日,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2009年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最新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最年轻的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最新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分析回答问题。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
A.M | B.N |
C.P | D.Q |
图示时,下列地理现象中可信的是 ( )
A.地表夜晚可能观察到P、Q星,且都特别亮 |
B.地表夜晚可能观察到Q星,但不易看到P星 |
C.此季节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不可能见到极光 |
D.此时北极地区可能见到极光 |
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该图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时分出现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图”,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 )
A.1级 | B.2级 | C.3级 | D.4级 |
该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
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
读图,回答问题。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图中有关经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gk=hf | B.dk>fw | C.ad=bc | D.ad=de |
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 |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
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