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设置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材料二: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威胁到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健康。2012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可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1)材料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分别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的什么保护?
(2)请运用七年级《思想品德》“护佑生命安康”相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
材料一外界的事物有的令我们喜欢、满意,有的让我们愤怒、伤心、有的也让我们觉得紧张、恐惧…这些不同的感受,就是情绪的表现。
材料二情绪是我们自觉失衡的主观感受,它往往伴随着某种生理变化。因此,不论何种情绪,均需要调适。调适情绪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
(1)人的基本情绪可分为哪几类?
(2)调适情绪有哪些正确的方法?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小飞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妈妈说:“作业没完成就看电视,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啊!”小飞做完作业也不收拾,妈妈说:“书本弄得这么乱,做事多没条理啊!”妈妈的话使小飞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下决心改正。
仔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认识到自己的途径是怎样的?你还知道哪些自我认识和评价途径?
(2)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正确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对一个成长非常重要。认真思考并完成下列两题:
①我的缺点有:
②我准备这样克服缺点:
小王是个活泼可爱孩子,进入中学后,学习科目 增多了,忙乱极了。上课时,经常自个儿摸这摸那,老师讲到那儿都不知道。晚上在家复习功课时,心理总是在惦记着电视里的精彩节目。做作业时,一遇到难题 ,就马上去问别人。遇到那科要考试,才匆忙把课本拿起来翻这页看看,翻那页看看,忙到晚上十一点多,也理不出头绪来。因而,学习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小王也知道这样不好, 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王在学习上有哪些坏习惯?
(2) 请你为小王出谋献策,要怎么样做才能克服这些坏习惯?
情景一:某考场,一个女生在考试时,因为紧张而导致许多原来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撕了试卷并哭着离开了考场。
情景二:小张在一次考试时,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出错的原因,认认真真地把试卷订正一遍,并将做错题的原因记录在册,使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根据上述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位同学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不同?
(2)这两位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各自产生什么不同的行为后果?
阅读报道,回答问题。
报道一: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来没有变,也不可能改变。
报道二:2014年5月24日,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案开庭审理,刘汉、刘维等5人被判死刑。
(1)报道一告诉我们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2)刘汉、刘维案件的公开审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什么基本原则?
(3)“依法惩黑”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哪项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