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结合以上材料,分析问题: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
② 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③ 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
④ 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衰落阶段 | D.再生阶段 |
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下图回答2题。铜矿的品位一般都比较低(多数在1%左右),故粗铜的冶炼基地应该布局在
A.铜矿产地 | B.能源基地 | C.消费市场 | D.廉价劳动力 |
云南省长期向外输出粗铜,近年来加强了精炼(电解)铜的发展,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升级,能充分利用云南省的优势资源是
A.水能丰富 | B.技术水平高 | C.市场大 | D.丰富的劳动力 |
读三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回答第3题。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北京中关村 | B.江西南昌 | C.贵州贵阳 | D.江苏南京 |
【下列企业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相符合的是
A.在广州建毛纺织厂 | B.在上海建钢铁厂 |
C.在北京建蔗糖厂 | D.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
目前,丙类工业布局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3题。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 | B.地中海式农业 | C.混合农业 | D.水稻种植业 |
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 B.四川盆地 | C.云贵高原 | D.珠江三角洲 |
该农业的最大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
西欧发展乳畜业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光热资源丰富
②城市化程度高
③机械化程度较高
④精饲料的种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读下面两幅图,结合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回答2题。若左图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不考虑其它因素),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最适合该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