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12月,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新楼盘大幅降价促销,引发部分预购房业主的不满。一些要求“补偿”甚至“退房”的业主,因诉求未达,选择了打砸售楼处等过激行为泄愤。对此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①业主的诉求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还未收楼,数十万的首付钱就瞬间蒸发了”
②业主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业主的行为违背了平等自愿、风险自负的契约精神
③政府应承担经济责任,因为政府出台的限购令导致了地产商被迫大幅降价促销
④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因为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政府“无形之手”调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此前,会议时间从年初,到年中,到年末,历年均有不同。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讨论当年的政府预算,预算需年初定,但每年一月二月会碰到元旦和春节假期,所以3月初开会成了最佳选择。“两会”开会时间的变化和确定,体现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生活中我们总会开玩笑说“白痴是会传染的”,没想到“一语成谶”了。近日,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绿藻病毒,它被证实能通过进入大脑影响可塑性.学习.记忆的形成神经回路关联,使得大脑功能下降,让人类“变笨”。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获得一切正确认识的来源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联系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事物真实联系的前提
④正确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A.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
B.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
C.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能更有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
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优秀少儿期刊《小学拼音报》向500所贫困小学免费送报进行文化扶贫。这里用于文化扶贫的《小学拼音报》()
A.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 |
B.不是商品,因为他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
C.是商品,因为他是供别人消费的 |
D.不是商品,因为他不是用于交换的 |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