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 B.NaCl颗粒被粉碎 |
C.HCl溶于水得盐酸 | D.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A |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B |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 |
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
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
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
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C.图③表示在1 L 1 mol/L 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Br-的量的变化 |
D.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CO2与滴加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前者较弱 |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
关于常温下pH = 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H-) =c(Na+) + c(H+) |
B.由水电离出的c(OH-) = 1.0×10-12 mol·L-1 |
C.与等体积pH = 2的醋酸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 |
D.与等体积0.01 mol·L-1氯化铵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 c(NH4+) |
下列陈述I、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A |
Fe3+有氧化性 |
铁盐可用作净水剂 |
B |
SiO2是两性氧化物 |
SiO2可和HF反应 |
C |
Al2O3的熔点很高 |
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
D |
SO2有漂白性 |
SO2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