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季风环流控制降水多 |
B.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
C.受台风影响次数多,雨量大 |
D.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 |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6—7题。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
总人口(万人) |
35 |
167 |
701 |
0~14岁(%) |
35.27 |
14.63 |
8.5 |
15~64岁(%) |
58.36 |
83.15 |
90.39 |
65岁及以上(%) |
6.37 |
2.22 |
1.11 |
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
该城市是
A.南京 | B.深圳 | C.西安 | D.沈阳 |
谚语、对联、诗歌、民歌等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其中,阳关位于哪个省?当时发展成古城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A.甘肃军事 | B.甘肃交通 |
C.新疆军事 | D.新疆交通 |
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福建 | B.河北、河南 |
C.北京、河南 | D.山西、安徽 |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
读图,回答1—2题。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
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
下图为23°26′纬线上海陆分布示意图(粗黑实线段为陆地,细黑虚线为海洋,数字表示经度)。读图回答49—50题。S—T之间属于()
A.美洲板块 | B.南极洲板块 | C.太平洋板块 | D.印度洋板块 |
实际观测表明,Q海岸降水明显多于P海岸,与此不相关的因素是()
A.洋流 | B.地形 | C.纬度位置 | D.气压带、风带 |
右图是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46—48题。若PN间为海域①,MQ间为海域②,则()
A.①为大西洋,②为太平洋 |
B.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 |
C.①为印度洋,②为大西洋 |
D.①为太平洋,②为印度洋 |
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 B.西南风 | C.西北风 | D.东南风 |
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P、M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
B.Q、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
C.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D.N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