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东六区)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高达近10米的巨浪袭击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这次罕见的灾难在印尼总共造成至少18万人死亡,许多人被卷入大海,尸骨无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区时约为( )
A.26日10时58分 | B.26日6时58分 | C.25日6时58分 | D.25日8时58分 |
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海啸是属于海水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属于( )
A.波浪 | B.潮汐 | C.洋流 | D.风浪 |
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
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③多河流入海口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此次东南亚、南亚地区和北印度洋海域发生的海难事故属于( )
A.气象灾害 | B.洪涝灾害 | C.地质灾害 | D.水文灾害 |
下列选项中,属于的是:( )
A.风化作用 | B.固结成岩作用 | C.变质作用. | D.搬运作用 |
下列选项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滨海地区的海蚀柱 | B.沙漠中的风蚀磨菇 |
C.喜马拉雅山脉 |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下列地质作用在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地貌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A.内力作用 | B.变质作用 | C.侵蚀作用 | D.固结成岩作用 |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②纬度③海陆位置④洋流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有关C附近的渔业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A.与陆地上河流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有关 B.深处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有关
C.寒暖流交汇,与海水搅动有关 D.该处位于大陆西岸,渔业资源贫乏
(3)上图中甲乙之间的铁路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全年干燥,沙尘飞扬
C.地表起伏,地质条件复杂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 | M地 | B. | N地 | C. | P地 | D. | Q地 |
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地形 | B. | 纬度位置 | C. | 洋流 | D. | 距海远近 |
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 商品谷物农业 | B. | 乳畜业 | C. | 大牧场放牧业 | D. | 游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