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问题。
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
|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
|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
|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
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 B.耕地面积的变化 |
| C.放牧强度的变化 | D.气候的变化 |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 B.河西走廊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 |
该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
|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 A.590米 | B.650米 | C.500米 | D.450米 |
该图中湖泊的面积约为
| A.50平方千米 | B.30平方千米 |
| C.20平方千米 | D.80平方千米 |
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中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若a为12℃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A.8℃ | B.6℃ | C.9℃ | D.10℃ |
该若m、n年两条纬度线相距55千米,则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
| B.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
该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
|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
该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 B.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
| C.③处灌溉水源充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
| D.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岛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该据图判断该岛的地势()
| A.东部高,西部低 | B.西部陡,东部缓 |
| C.南部高,北部低 | D.北部陡,南部缓 |
该据图判断该岛南北宽大约是()
| A.0.7千米 | B.1.6千米 |
| C.2.5千米 | D.3.6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