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回答问题上述描写是下列哪项变化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 B.相同的经线,地方时相同 |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
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各小题。若bd经线的经度为150°E,则图中ab,bd,cd,ac四段经纬线的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
A.ab>cd>ac=bd | B.cd>ab<bd<ac |
C.ac>bd>ab>cd | D.bd=ac>ab=cd |
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①a点在d的西北方②a点在d的东北方
③bd的经度为90°W④bd的经度为30°W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若a,d同时日出,则此时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 B.太阳直射赤道 |
C.北极附近的出现极昼 | D.台湾遭受台风袭击 |
下图是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面各小题。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乙、丁 |
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A.5时 | B.12时 |
C.20时 | D.22时 |
三个月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比较,最大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六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通常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某航海家在1930年12月22日2时(格林尼治时间)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1.5°,该航海家可能位于:()
A.北太平洋 | B.北大西洋 |
C.印度洋 | D.北冰洋 |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各小题。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A.650米 | B.590米 |
C.500米 | D.450米 |
图中湖泊的面积约为()
A.20平方千米 | B.30平方千米 |
C.50平方千米 | D.80平方千米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各小题。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80米 | B.220米 |
C.300米 | D.420米 |
R河流经甲村后流向()
A.正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正东方向 | D.东南方向 |
甲村与M山峰的水平距离约为()
A.9千米 | B.12千米 |
C.15千米 | D.18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