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7世纪,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 |
| B.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
| C.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 |
| D.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人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其中新增的成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践行 |
|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
| C.非洲的纳米比来获得独立 |
|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 B.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
|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 D.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飞国际会议,会议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深入人心。万隆精神、“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冷战中的对峙 | B.动荡的中东 |
|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D.亚非拉的奋起 |
19世纪以来,随着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亚非拉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下列史实发生在亚洲的是 ()
| A.纳米比亚摆脱殖民统治,赢的独立 |
| B.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
| C.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人民大起义 |
| D.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主权 |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 B.斯大林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