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分别画一幅中国地图和一幅世界地图。则两幅地图
A.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于世界地图的比例尺 |
B.中国地图的内容比世界地图的内容更简略 |
C.长春与北京在中国图上的距离比在世界图上的距离小 |
D.两图没有可比性 |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L4为河流 | B.L3是L1河与L2河的分水岭 |
C.L3河落差最大 | D.L4河水流最急 |
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则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
读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该地()
A.背斜成山 | B.向斜成谷 | C.背斜成谷 | D.向斜成山 |
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 B.岩浆活动 | C.侵蚀作用 | D.堆积作用 |
下图表示的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
C.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 |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带、高寒荒漠带 |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山脉走向 | D.山体坡度 |
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相对高度 | B.山体朝向 | C.大气环流 | D.太阳辐射 |
读图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距为8m;实线表示等高线,等高距为10m。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图中A处潜水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A.6m | B.9m | C.20m | D.29m |
图中河流的流向和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分别是()
A.向东流河流补给潜水 | B.向东流潜水补给河流 |
C.向西流河流补给潜水 | D.向西流潜水补给河流 |
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水循环
A.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 |
B.②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
C.③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
D.④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 | B.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
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 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