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
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
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 |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
D.风沙危害、寒潮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地位于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的是下图的
王教授于北京时间10:20从杭州(120°E,30°N)出发去夏威夷群岛进行野外考察,飞机飞行了4小时40分钟到达该地,当地时间为20:00.下图为考察的某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王教授所考察的岛屿的经度位置是:
A.165°E | B.180° | C.165°W | D.160°W |
右图是王教授在图中④处考察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时当地时间最有可能是
A.5:30 | B.6:30 | C.17:30 | D.18:30 |
王教授考察期间,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
A.开普敦炎热干燥 | B.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 |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 |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③→④→② | D.④→①→③ |
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 | B.就业压力增加 |
C.人口向内地集中 | D.产业升级加快 |
下为“每冶炼一吨钢所需煤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00年的钢铁工业
A.主要靠近市场 | B.主要靠近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 |
C.主要靠近原料地 | D.主要靠近煤炭产地 |
到1985年钢铁工业多布局在港口,而不在铁矿产地,主要是因为
A.铁矿运量低于钢铁运量 |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
C.劳动力丰富、工资低 | D.工业基础好、地价低廉 |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 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
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 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