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九二共识”的确定 |
|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
| 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
|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
|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
|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
|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里弄住宅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