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反映了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国1997—1999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国家 |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 ① |
197450 |
0.67 |
| ② |
51885 |
2.68 |
| ③ |
95467 |
0.08 |
| ④ |
177319 |
0.30 |
| 世界 |
13379680 |
0.24 |
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 |
| B.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 |
| C.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 |
| D.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美国 |
①国的国土面积比③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③国大得多,原因是
| A.①国河流众多,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
| B.①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区面积小 |
| C.③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小 |
| D.③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 |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千姿百态。图7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5—16题。
先民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
| A.气候湿润 |
| B.矿产丰富 |
| C.稍离河流免受洪涝灾害 |
| D.动植物丰富 |
图中M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最可能呈
| A.团聚状 | B.带状 | C.网状 | D.棋盘状 |
图6是“我国西北地区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最容易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 | B.补给以降水为主![]() |
C.水量向下游增大 | D.径流年际变化小 |
读图5,完成11—12题。
图中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 B.资源 |
| C.交通 | D.水源 |
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
| B.乙区域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
| C.丙区域适合建自来水厂 |
| D.丁区域地价最高 |
读图4(山东省的等值线图),回答9—10题。
如果①、②、③代表冬季的三条等温线,则温度最高的应是
| A.① | B.② | C.③ | D.无法确定 |
a地和河北省在全国著名的经济作物是
| A.甜菜 | B.甘蔗 | C.花生 | D.棉花 |
图3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该大陆为
| A.亚欧大陆 | B.南美大陆 |
| C.北美大陆 | D.澳大利亚大陆 |
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