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1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的氯气,关闭活塞B时, 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变化;当打开活塞B时;C处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有的试剂可能是
A.浓硫酸 | B.盐酸溶液 | C.水 | D.饱和食盐水 |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双选)( )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
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总质量
A.只有④⑤ | B.只有②⑤ | C.只有①②③⑤ | D.只有①②⑤ |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
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 |
B.K+的结构示意图: ![]() |
C.甲烷的比例模型: ![]() |
D.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CH3—CH2—C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