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操 作 |
①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② |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
③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④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⑤ |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 NO3)2的混合液 |
⑥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一定温度下,将0.1molAgCl加入1L 0.1mol·L-1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不考虑液体体积变化),已知:Ksp(AgCl)=2×10-10;Ksp(Ag2CO3)=1×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转化反应2AgCl(s)+ CO32-(aq)![]() |
B.约有2×10-5mol AgCl溶解 |
C.反应后溶液中的:c(Na+)>c (Cl-) >c (CO32-) >c (OH-) >c (H+) |
D.反应后溶液中的:c(Na+)+ c (H+)+ c (Ag+)="2" c (CO32-)+ c (HCO3-)+ c (Cl-)+ c (OH-) |
煤气化的一种方法是在气化炉中给煤炭加氢,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s)+2H2(g)CH4(g)。在VL的容器中投入a mol碳(足量),同时通入2a molH2,控制条件使其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碳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力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B.在4MPa、1200K时,图中X点υ(H2)正 >υ(H2)逆 |
C.在5MPa、8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D.工业上维持6MPa 1000K而不采用10MPa1000K,主要是因 |
为前者碳的转化率高
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某钠盐W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W可能是Na2CO3 |
B |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
有白烟产生 |
X一定是浓盐酸 |
C |
强酸性溶液Y中加入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KSCN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 后溶液又变红 |
Y中一定含有SO42-和Fe3+ |
D |
少量气态炔烃Z通入pH=a的溴水中 |
溴水褪色,溶液的pH仍约为a |
Z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
鼠尾草酚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鼠尾草酸可两步转化得到鼠尾草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互为同分异构体 |
B.X、Z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C.X、Y、Z分子中均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
D.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SiO2(s)+ 3C(s) =" SiC(s)" + 2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
B.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质量增加,负极质量减小 |
C.25℃下,在NH3·H2O稀溶液中,加水,![]() |
D.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HS-水解程度增大,pH增大 |